蠡溝(lí gōu)穴位于小腿,是肝經上一個不太起眼的穴位,但 女性朋友都應該知道并利用好這個 「知音穴」,經常按摩此穴對 白帶異常、陰部瘙癢等常見婦科病都是大有幫助的。
蠡溝穴為足厥陰肝經之絡穴,可通過調整肝經以達到調經止帶之目的。面對這些難以言說的問題,我們只要堅持每天按摩 蠡溝穴3分鐘,就能輕松化解。今天和各位朋友一起學習一下 蠡溝穴的臨床應用。
一、陰道瘙癢
陰道瘙癢是困擾女性的慢性婦科病之一。中醫認為 陰道瘙癢多是由于 肝膽濕熱所引起的。 蠡溝在古代就暗指女性陰道, 蠡溝穴也是中醫針灸科治療陰道瘙癢的首選要穴,同時配合 化濕大穴 陰陵泉按揉或者艾灸,兩穴合用,可更好的發揮作用。
二、調理白帶
帶下病是指婦女帶下量明顯增多,色質氣味異常的一種疾病。本病病位在 胞宮,與 帶脈、任脈密切相關。 《千金方》指出:蠡溝、主女子疝,赤白淫下。
為什麼 蠡溝穴能夠治療白帶異常呢? 中醫認為帶下病形成主要是由于肝郁乘脾,脾土受傷,運化失常,水濕內停,濕濁下注,帶脈失約所致。通俗來說白帶異常和肝火旺盛有關,肝火旺盛就會傷及脾土,而脾主運化水濕,水濕運化不利易于出現一些婦科疾病,比如說月經不調、閉經或者是白帶異常。 白帶異常正是痰濕阻脾,脾虛生濕引起的。可選 蠡溝穴,并配伍 太沖、三陰交、中極等穴位做治療。
另外肝腎同源,肝火旺盛往往會傷及腎水,從而損傷腎氣,造成腎虛的現象,而腎虛也是導致白帶異常的重要原因。而刺激 蠡溝穴往往可以 有效消除肝火, 防止肝火傷及脾腎,這樣就能夠有效防止白帶異常癥狀的出現。
三、睪丸腫痛、陰囊濕疹
「足厥陰之脈循股陰,環陰器,抵少腹。」, 蠡溝穴為足厥陰肝經之絡穴,可 「疏肝理氣,善于調理睪丸腫痛」。男性朋友們若是由于 急慢性睪丸炎引起睪丸腫痛,可堅持每天重按雙側的 蠡溝穴3~5分鐘,可較好的改善以上不適癥狀。
陰囊濕疹是男性較為常見的皮膚病,中醫認為屬于 肝經濕熱下注所致,與平日 嗜食辛辣肥甘之品關系密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如果您長期被陰囊濕疹所折磨,除了藥物治療外,不妨堅持按揉 蠡溝穴和血海穴進行調理。
四、調理肝膽疾病
「肝膽相照」這個成語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而正巧在我們人體有一個聯系肝膽的穴位,它便是位于 足厥陰肝經上的 蠡溝穴。 蠡溝穴因其又屬肝經絡穴,絡穴可聯絡表里經,故能調節肝膽二經的病變與氣機。 蠡溝穴清利肝膽濕熱之力強,是臨床治療肝膽濕熱的效穴。經常按揉 蠡溝穴,可以起到同時保健肝膽的作用。如果您有 病毒性肝炎、黃疸、急慢性膽囊炎等肝膽相關疾病,那就從按揉 蠡溝穴開始做起吧。
五、調理頸肩部疾病
頸椎病、肩周炎、頸肩部酸痛是臨床常見的疾病,除了藥物治療外,穴位按揉也是重要補充。 蠡溝穴為肝經絡穴,通于膽經,而膽經循行上, 足少陽之筋"交巔上",足少陽之經"循頸"、"至肩膀上",故蠡溝穴能溝通頸項部的足少陽膽經經氣。項部及肩關節為諸節機關處,故頸肩項背部的諸節樞轉不利,可取肝經 蠡溝穴而調膽經實現之。 蠡溝穴為遠部取穴,可配合 肩井穴、外關穴按揉。
六、腰背疼痛
筋脈失養或氣機郁滯是腰痛的病機,故腰痛可以用肝經的穴位治療。 蠡溝穴歸屬于足厥陰肝經,《普濟方·針灸》云:「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者,屬厥陰,…………, 蠡溝穴刺之」。 蠡溝穴有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于調理腰背拘急不可仰俯、脛部酸痛等癥狀。配合 委中穴、委陽穴一起按揉可更好發揮作用。
朋友們,中醫認為 肝屬木,如同草木一般,肝有 「喜條達、惡抑郁」的特性。生活中的我們須格外注意調暢情志, 因為情志變化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肝的生理活動。 女性諸多疾病的發生與肝失疏泄密切相關,如果您平時情緒波動比較大,并且長期被婦科疾病所困擾,那就堅持按揉 蠡溝穴吧,另外還可以配合 出氣筒「太沖穴」和善于 調理婦科疾病的「三陰交」。 相信對于多種婦科疾病都具有調理和改善的作用。
1.穴位功效:疏肝理氣,調經止帶,祛濕止癢;
2.穴位位置:
①標準取穴: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 5寸(7橫指),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②快速取穴:側坐, 內踝尖上4橫指(即3寸)為 三陰交穴,再向上3橫指處,脛骨內側面的中央即為蠡溝穴。
3.穴位功效:
①外陰瘙癢;②帶下病;③睪丸腫痛;④陰囊濕疹;⑤肝膽疾病;⑥頸肩部疾病;⑦腰部疼痛:
4.按揉方法:
①點按法:以大拇指指腹點揉,力度適中、以有酸痛感為佳。早晚各1次,每次點揉3~5分 鐘,兩側穴位交替點揉。
②艾灸法:艾灸用艾條溫和灸蠡溝穴5~10分鐘,1天1次。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