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華趁著端午節假日,回老家去看看父母。煮飯時發現父母竟然用高壓鍋做飯,而自己花了差不多一千多買的電飯煲,竟然被扔在廚房角落。
「不能用,隔壁曾阿媽說了, 電飯煲內膽有毒,涂層掉落污染食物致癌。」父親讓阿華放下電飯煲。
「兒子,你嬸說隔壁夫妻已經中招了,得的可是 肝癌啊,這咱家可不敢用」母親也趕緊制止。
阿華聽后十分驚訝,自己在外一直用電飯煲煮飯,身邊的也是如此,并沒有聽說什麼「電飯煲致癌」。
電飯煲幾乎家家都用,那電飯煲內膽到底會不會致癌呢?今天小艾就來給大家一次性講清楚。
目前,我國市面上銷售的電飯煲,最常見為 鋁制內膽,其具有受熱均勻和傳熱快的特點,是電飯煲內膽首選材料。我國電飯煲領域的 國家標準《電飯鍋內膽》T/DBDQ 02—2020同樣是建立在鋁制內膽的基礎上的。
但由于鋁在加熱和酸性條件下,容易析出并滲透到食物中,攝入過多的鋁則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傷。因此 鋁制內膽不能直接與食物接觸,需要在表面涂一層起防護作用的涂層將食物和內膽阻隔開,所以家用電飯煲最常見的搭配就是 鋁制內膽+涂層。
那這種涂層有害嗎?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生活電器檢測中心副總工張兆明表示,電飯煲使用的涂層一般為聚四氟乙烯等全氟類聚合物,這種涂層一般具有阻隔和防粘功效。全氟類聚合物性質穩定,而且無毒,不容易被分解,分解溫度一般需 達到250℃,而電飯煲日常使用時,內膽溫度一般 不超過180℃,因此只要 內膽涂層不脫落,使用電飯煲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內膽涂層可以有效隔斷鋁的析出,但隨著電飯煲使用時間過久或日常操作不當,內膽也容易出現「掉漆」情況。
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孫樹俠表示,電飯煲內膽「掉漆」容易粘鍋,長時間黏在內膽上高溫加熱,食物容易焦糊,產生 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若是脫落嚴重,內膽涂層失去保護作用,鋁可能會流入到食物中,長期攝入鋁,對于成年人而言,可能引起 神經系統病變,還會影響人體對鈣、磷及維生素等鈣吸收, 引起骨骼損傷。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生活電器檢測中心副總工張兆明也指出,內膽脫落后,會導致米飯受熱不均,導致粘鍋、糊底、干鍋等,影響電飯煲使用效果和煮飯的營養價值。因此如果發現電飯煲內膽涂層有明顯劃痕或者已經有脫落跡象, 最好立即停止使用。
市面上的電飯煲琳瑯滿目,要如何選購到內膽安全耐用的電飯煲呢?內膽的涂層數量和材質都是關鍵!
涂層數量:一般便宜的電飯煲噴的涂層只有兩層,一層是耐磨涂層,一層是特氟龍不粘層;而高端一些的電飯煲則會用 至少三層的涂料,工藝更復雜,涂層更牢固。 涂層材質:市面上最常見的涂層就是特氟龍,另外高端電飯煲則會使用工藝更高,價格更貴的涂層,如PFA涂層、陶瓷涂層等。 按照涂層脫落難度,陶瓷>PFA>特氟龍;從不粘性看,PFA涂層>特氟龍>陶瓷。
買到合適安全的電飯煲后,該如何安全健康地使用電飯煲呢?孫樹俠和張兆明兩位專家給出解答。
1、科學清洗電飯煲內膽
清洗電飯煲內膽時,盡量減少鋼絲球等硬質材料刮磨,否則容易造成涂層脫落;此外,應避免電飯煲過熱時,直接清洗內膽,溫度驟變,可能引起內膽變形。
2、避免常用電飯煲烹飪酸性食物
使用鋁制內膽的電飯煲時,要盡量避免長期、頻繁地烹飪酸性過強的食物,鋁在較強的酸性條件下容易析出,從而遷移至食物里,對健康造成潛在危害。
3、嚴禁空燒
避免將內膽放在其他灶具上使用,更嚴禁空燒。在干燒的情況下,溫度幾分鐘就可以達到348℃,從而會導致一些有害物質析出,危害人體健康。
綜上所述,只要正常使用電飯煲,科學清洗,不必擔心電飯煲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使用電飯煲時,也要關注內膽涂層情況,若涂層脫落,還是建議及時更換。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