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55歲,半月前偶爾感到 胸悶和輕微的心絞痛癥狀,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醫生為其進行了心電圖、血液、CT等檢查。
心電圖顯示:靜息狀態下出現 輕度ST段壓低,提示張女士可能存在 心肌缺血;運動負荷試驗期間出現輕度心絞痛癥狀,結合心電圖監測結果,進一步確認了心肌缺血的存在。
血液檢查提示血脂水平異常, 膽固醇總量為6.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5.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 1.2mmol/L;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顯示 血管有輕度狹窄,左主冠狀動脈狹窄約20%,其他冠狀動脈無明顯異常。
醫生診斷其為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由于張女士的血脂水平異常且已出現臨床癥狀,但血管狹窄程度未達手術指征,因此,醫生建議她采用藥物治療。 通過服用阿司匹林藥物抗血小板聚集,加服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以減緩疾病進展,避免并發癥的發生。醫生囑咐,以上兩種藥物需規律服用,不得私自停藥減藥,一月以后需再次復查。
張女士回到家之后,每日按時服用藥物,不敢落下。但是近期,張女士頻繁感覺到 胃部不適,有燒灼感,且常常有腹瀉的癥狀,在吃完藥之后尤其明顯,于是張女士再次來到醫院檢查。
醫生檢查后懷疑是因為藥物原因引起的,這是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好在及時發現,對胃部還未造成大的損害。醫生為其加了一些保胃的藥物,囑咐張女士服藥前需先進食,才可將副作用降至最低。
因為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與阿托伐他汀,醫生為張女士講述了以上兩種藥物常見的3種不良反應的癥狀,囑咐張女士在發現這些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停藥,及時就醫。
1.胃腸道不適
阿司匹林是臨床常見的藥物,可抑制血栓烷A2的生成,阻止血小板聚積,從而達到抗凝的目的。但該藥物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可同時 抑制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的前列腺素的生成,導致胃的自我保護能力減弱,藥物直接刺激胃黏膜,易誘發、加重胃部疾病,甚至造成胃出血。
而常與阿司匹林合用的阿托伐他汀是通過抑制3-羥基-3-甲基戊二酸輔酶A還原酶的活性,以阻斷膽固醇的合成,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張明[1]等人對長期服用阿托伐他汀人群的安全性做了分析,他們納入的18項研究中有8項報道了胃腸道不適反應。由此可見,該藥物長期服用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輕度的胃腸道癥狀,這可能是由于藥物長期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黏膜出現了損傷而引起的。
綜上所述, 阿司匹林與阿托伐他汀均有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反應,兩種藥物同時服用的情況下,該副作用的發生幾率大大提升。因此,在服用以上兩種藥物的患者,若出現胃部燒灼感、腹瀉、便秘、噁心等情況,需及時停藥就醫,以排查原因。
對于以上兩種藥物所導致的胃部不適癥狀,可通過調整藥物劑量、改變藥物種類、加服保胃藥物來預防和減輕不適癥狀。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何種方法均需在咨詢過醫生或藥師后方可服用,不可自行加服或少服藥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2.出血征象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種物質,主要作用為止血,但數值過高會引起血栓,數值偏低則易導致出血。 阿司匹林作為抗凝藥物,有一定的可能性會導致出血反應。
阿托伐他汀在服用得當的情況下,通常不會直接引起出血。但在一項名為SPARCL[2]的研究中發現,超過80mg/d的阿托伐他汀劑量會增加腦出血的風險。
事實上,我國大部分患者的阿托伐他汀日服用量不會超過80mg/d。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胡大一教授明確指出:我國廣大患者應選用中小劑量他汀(10-20mg),若效果不佳,則可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出血的風險,阿托伐他汀服用不當也可引起出血征象,因此兩種藥物聯合使用時一定要按時按量服用,若出現忘記的情況,只需在下一次服藥時間正常服用即可,無需一次服用兩次的量,或自行縮短兩次服藥的間隔時間。
服用過程中需加強觀察皮膚是否有瘀點、瘀斑,刷牙時是否有牙齦出血不止的情況,還需觀察大便的顏色,若顏色過深呈暗紅色或黑色,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的發生。出血征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上癥狀,若患者在任何時候察覺到自己的身體異常,一定要及時就醫。
3.肌肉酸痛
阿托伐他汀可能會使肌酸激酶數值升高,當該數值升高至正常值3倍以上時,可導致肌痛,表現為肌肉酸痛、壓痛、無力等癥狀;當該數值高至正常值10倍以上時,易導致橫紋肌溶解癥,甚至引發急性腎功能衰竭,其臨床表現為尿色加深(褐色)、皮膚水腫、少尿等。
目前關于該藥物引發肌病的機制尚無定論,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3]。一種可能性是藥物導致細胞膜流動性減少,從而增加骨骼肌內毒性物質的積累。
另一種可能性是藥物干擾了肌細胞內甲羥戊酸鹽的代謝,影響離子通道信號傳遞,導致肌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進而影響肌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導致肌細胞凋亡。這些因素可能單獨作用,也可能相互協同,共同導致了肌病的發生。
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中,尤其是需要合并用藥的老年人,是該不良反應的高發人群。因此,此類人群更應該注意觀察,定期復查自己的身體情況,若出現無原因的肌肉酸痛、無力、壓痛以及尿色變深、皮膚水腫的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停藥并到醫院檢查。
胃腸道不適、出血征象、肌肉酸痛這三種身體表現,是聯合服用阿托伐他汀與阿司匹林常見的不良反應。當然,以上兩種藥物的副作用不止以上三種,但只要遵守「按時按量服藥,定期檢查身體,若有不適及時就醫」的原則,便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以上兩種藥物通常都是需要長期服用的,因此,患者應多多了解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包括用法、禁忌癥、注意事項等方面。
作為臨床常用降脂藥物,醫生為患者開具該藥物時通常是從小劑量(10mg)開始,兩次調整劑量的時間應在4周以上,且 每日最大劑量不應超過80mg。
該藥物一般為一天服用一次,不限制服用的時間,可在一天內的任何時間一次性服用。但 為減少胃腸道反應,盡量選擇在飯后服用,且該藥物可能會引起失眠癥狀,若存在入睡困難的患者,可選擇在晨起時服用。
除了以上3種不良反應外,由于 該藥物是通過肝臟代謝的,還具有一定的肝毒性,患者在服用過程中若出現皮膚、眼底發黃(黃疸);右上腹(肝區)不適;食欲不振等情況,應警惕是該藥物所引發的不良反應,需及時就醫。
該藥物雖然在藥店就可以買到,但患者應在就醫后遵照醫生指示服藥,切不可在未經診斷前自行購買服用。一般情況下, 腸胃功能不全、肝功能受損、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等患者禁用此藥物。
作為阿托伐他汀的常見搭檔阿司匹林,若是服用不當,也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項吧。
對于該藥物,適宜的劑量、合適的劑型以及正確的用藥時間都很重要。由于個體差異,醫生對每個人開具該藥物的劑量可能會存在不同,患者對于此若有疑問,可進一步向醫生確認,確認清楚后須按量每日規律服用,避免引起血栓或出血的情況。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該藥物劑型包括腸溶片劑和普通片劑,前者多用于腸胃功能不全者,可減少對胃粘膜的損害。兩種劑型在服用時間上也有些許差異, 腸溶片劑的外衣具有抗酸不耐堿的特性,飯前服用可抵抗胃酸的腐蝕,藥物到達堿性環境的腸道時,方才溶解發揮作用。
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表明[5],餐前服藥的患者不良胃腸道反應和胃黏膜損傷比例顯著低于餐中和餐后服藥者,因此 腸溶片劑在飯前服用效果最佳。
而普通片劑則沒有保護胃腸道的「外衣」,患者在服用時,應盡量選擇在飯后,避免直接刺激胃黏膜,以減少不適癥狀的發生。
結合以上所述內容來看, 患有腸胃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近期做過眼科、內臟、顱內手術者應禁用此藥物。
張女士在發現異常后及時就醫,醫生為其更改了治療方案,幸而未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因此,在同時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這兩種藥物時,需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是否出現 腸胃問題、出血征象、肌肉酸痛等異常表現,若存在以上表現一定要加強警惕,及時停藥并就醫檢查,以免發展成更為嚴重的后果。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