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交會之時,自然界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夏季外界陽氣最旺,人體的陽氣也是最旺盛的時候,所以一些慢性病在人體充足的陽氣抵擋之下,減輕了。
而到了冬天,外界陰氣重了,人體的陰氣也重,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隨之變弱,慢性病就會「卷土重來」,變本加厲。
「冬病夏治」就是在盛夏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將陽氣培養得更旺,以便秋冬抵御疾病的侵襲。這就是「養生,要順應天然」的觀點。
陽氣衰弱會減壽
《黃帝內經》有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陽氣之于人,就好比太陽之于自然,自然界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人沒有陽氣就會減壽。
知名老中醫李可認為:
「陽氣是生命的根基。」
人到老年以后,無緣無故地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淚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頻等,這些問題都是因為陽氣失去統帥作用所致。
針對老年人常患的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肺心病或者急性心衰,有一個治療方法,就是救陽。陽氣恢復,人就得活。
陽氣就好像水龍頭的開關一樣,它的閥門、螺絲逐漸地變松,要把它擰好,方法就是補充陽氣、保護陽氣。
夏天最耗陽氣的五件事
古人認為:「春夏養陽。」這是因為,夏季自然界陽氣最盛,人體的生長、發展也同時到達頂峰,陽氣消耗特別大,因此要著重護陽。此時,人體的陽氣浮于外而虛于內,稍有不注意,還有可能讓暑濕入侵人體。
因此,夏季養陽,一定要避免傷陽。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在陰涼處喝冷飲來消暑,由于夏季人體的陽氣浮于外而虛于內,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讓暑濕入侵人體,因此,在消暑過程中,有五點需要特別注意!
1、常吃生冷寒涼的東西
喜歡喝涼茶、冷飲,有些人甚至一年四季都服用苦寒清熱的涼茶,不管體質狀況如何,這樣都有損身體臟腑陽氣,造成陽虛。
廣東人有「熱氣」的說法,吃點熱性食物(如油炸、荔枝等)后出現口腔潰瘍、咽喉腫痛、臉上長痤瘡等,都是熱氣的表現,便自行服用各種清熱瀉火藥或喝涼茶。專家指出,一般涼茶性質寒涼,體內有熱時可以清熱,無熱時則易傷陽氣。
適當地吃雪糕、喝點冰鎮啤酒,喝綠豆湯是消暑的一種方式,但不要過度,否則阻遏體內陽氣,會出現咽喉疼痛的感覺,甚或耗傷陽氣而生病,尤其是綠豆。
2、愛吹空調
現在,商場、家里都有空調,到了夏天,人幾乎一整天都待在空調環境中,陰寒之氣頻頻侵入。如果平時缺乏運動或者根本不運動,出汗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就損傷陽氣。
夏天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出汗很多,毛孔張開,要是貪涼,比如出汗后就吹冷風或者空調溫度太低,人體衛氣不固,就會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在空調房里,最好也披一件小外套保暖,尤其是腹背部要保暖。專家指出,一般室內空調溫度與室外不能相差太大,空調溫度在 26℃ 即可。如果本身體質虛寒怕冷,也可以穿上長袖衣服,以免空調的涼氣從肌膚入侵而生病。
3、休息不足
養生常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陽氣者,煩勞則張」。所謂「張」,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陽氣應該內收、回歸本位。
如果經常熬夜打牌、唱歌等,或者煩勞過度,陽氣就不能歸位,只能慢慢耗散。
4、缺乏運動
長期缺乏運動,不見陽光,極易造成體內陽氣不足。
5、濫用抗生素
從中醫的性味去分析,抗生素屬于苦寒性質,容易攻伐陽氣,致陽氣不足,體質就變得虛弱了。
自測:你是否丟失了陽氣?
✦1.你手腳發涼嗎?
✦2.你感到怕冷,衣服比別人穿得多嗎?
✦3.你吃涼東西會感覺不舒服嗎?
✦4.你喜歡吃熱的嗎?
✦5.你尿量多嗎?尤其是晚上尿多嗎?
如果以上問題有一個回答「是」,就可能是陽虛體質。
四招消暑又養陽
會喝
國家級名老中醫王麟鵬給大家推薦一款自制小方——清心祛暑飲。
【配方】
✦鮮荷葉6—10克(清心祛暑);金銀花6—8克(清熱解毒、健脾爽口);蓮子心5克;甘草5克。
【功效】
✦養護陽氣。
【注意】
✦絕大多數人都可以當涼茶喝,但脾胃比較弱的人慎喝。
會吃
三伏天,陽氣外躍,固護在體表,胃腸道的功能相對弱一些,在這時候如果飲食無度,就會傷及中焦胃氣。
建議大家常用喝「荷葉粥」,這是夏季腹瀉外用方法,對夏季常見的腹瀉很有幫助。
【食材】
✦荷葉、大米、紅棗。
【做法】
✦鮮荷葉和大米一起煮粥,再加入適量的紅棗、冰糖即可。
✦老一點的荷葉先煮水,然后用這水煮粥,加入適量的紅棗、冰糖一起煮即可。
【提醒】
✦荷葉要用開花之前的荷葉,因為開花之前的荷葉清心、祛暑、養胃的功效是最好的。
會曬
曬太陽也是補陽氣的方法,夏天上午九、十點鐘的陽光最好,此時陽光不強也不弱。空氣品質也是此時最清新,因為植物經過光合作用開始散發出氧氣。但是夏季曬太陽是有學問的,時間不對,或許就成為腦梗、心梗的誘因!
建議大家:在炎熱的夏季不能使勁睡覺,夏天陽氣旺盛,要順應它的規律。
盛夏作息時間最好晚睡早起,中午午睡一會兒,下午四點出去遛彎一小會兒即可。
從補陽和養陽的角度說,曬太陽最合適的位置是督脈,因為督脈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督脈不管是曬還是比較高的溫度,對養護陽氣都是有幫助的。
延伸閱讀 :中醫講「曬太陽」的五大好處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內經》
中醫認為,曬太陽可以溫煦體內的陽氣,是養生必不可少的手段。夏季陽光充足,正是享受日光浴的季節。如果在曬太陽的時候結合中醫經絡,往往能夠起到更好的養生保健功效;春季養陽,多曬曬太陽正好順應天時。
1.曬頭頂:通暢百脈,調補陽氣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也就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于頭部。
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過兩耳直上連線中點),是百脈所會之處。
曬太陽時,一定要讓陽光曬過頭頂,最好能曬到正午的陽光,也就是11時到13時之間。午飯后,不妨走到室外,讓陽光灑滿頭頂,可以通暢百脈、調補陽氣。
2.曬手心:釋放壓力,促進睡眠
曬太陽時,有一個地方可能很少顧及,那就是我們的手心。手心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勞宮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勞宮穴為心包經腧穴,五行屬火,艾灸此穴位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在和煦的陽光下,我們不妨把雙手攤開,手心朝向太陽,讓陽光照進勞宮穴,可以釋放壓力,舒緩疲勞,促進睡眠,還有強心益氣的作用。10時到15時太陽最好,紫外線偏低,使人感到溫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老年人在這段時間曬太陽還可增強抗病能力。
3.曬腿腳:祛除寒氣,調理脾胃
俗話說:「寒從足下起」。陽虛體質的人一年到頭腿腳都是冷冰冰的。這種情況最應該曬曬腿腳。
陽光可以帶走腿腳的寒氣,還能加速鈣質吸收,幫助預防骨質疏松。春夏時給腿腳曬足陽光,可以儲存能量,到冬天幫助抵御寒冷,護衛正氣。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平時經常按揉或針灸可以強壯身體、調理脾胃。讓足三里穴接受陽光沐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會揉
1、補氣:氣海穴
【取穴位置】前部腹部的正中線,肚臍往下1.5寸,即兩橫指的位置。
【按揉方法】平時可以按揉氣海穴或者用筷子、筆等按壓住穴位來回旋轉刺激穴位,每次3—5分鐘,可以治療氣虛為主的癥狀。
2、振奮陽氣:涌泉穴
【取穴位置】前腳底板左右兩塊肌肉交匯點,明顯凹陷的位置。
【按揉方法】用手揉涌泉穴,每次3—5分鐘。
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的第一個穴,腎為生命之本,是陽氣的升發之處,所以涌泉是振奮陽氣的一個要穴。
腳上的穴位是遠端穴位,刺激它對調節人的整體功能有好的功效。
3、生命之根:神闕穴
【取穴位置】肚臍正中。
隔姜灸,對中風以后的小便不利、尿失禁或排出障礙潴留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本身疾病狀況比較復雜想做艾灸,一定要咨詢專業的醫生,不可自行艾灸。
除此之外,還要:
1.要早睡早起
夏季是人體心火旺、肺氣衰的季節,早睡早起以順應陽氣的充盈與盛實。早早起床接受陽光和晨起的清新空氣,對機體大有裨益。夏天如果晚睡早起,相對睡眠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適、易醒的特點,更易出現疲勞之感,因此夏日午睡是養生,睡時注意睡姿,并且在腹部蓋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
2.要飲食有度
飲食既不要過多,還要注意慎吃冷飲,以免出現損傷脾胃陽氣,可適當吃一些溫性的食物來溫補體內耗損的脾胃陽氣。尤其是陽虛體質的人,可以多吃益氣溫陽的食物如大棗、胡桃仁等。夏季出汗多,鹽分損失較多,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來補心。此外,綠豆湯、西瓜、金銀花茶、菊花茶、烏梅湯等這些解渴消暑佳品,性質多寒涼,陽虛者少吃,體弱之人最好不要冰鎮過食。
3.要適當運動
夏天不要厭惡日長天熱,仍要堅持參加勞動和體育鍛煉,以適應夏日養長之氣。應多到戶外活動,尤其是日照充分的山林,對健康是大有好處。去面對東方朝陽做深呼吸;要在藍天白云下做深呼吸;要多到公園、田園、高山、峽谷、森林、海邊、湖畔、河邊,或漫步,或快走,或跑步,或登山、或游泳、或跳舞等,充分吸收自然界陽氣精華,補充能量,調暢氣血,養護陽氣。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