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健康百科
養生菜餚
養生訣竅
超80%的腸癌由息肉惡變而來,留意2個排便癥狀,或能提前發現
2023/06/27

「上廁所便血不是痔瘡嗎?怎麼會是直腸癌啊。」62歲的吳先生難以置信。

吳先生近幾個月來經常 出現排便次數增加、便血的癥狀,原先他以為是痔瘡發作了引起的,就吃些藥,但吃了藥還是沒能緩解。并且癥狀還越來越嚴重了,除了不停跑廁所, 腹部還會劇痛,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生活,不得不去醫院做檢查。

經檢查發現吳先生腸道內存在一個 直徑5cm的腫塊,考慮是直腸癌,且病程已經不是早期狀態。

在詢問過往史時,醫生得知 他在15年前的體檢中發現腸道內有5mm的腺瘤樣息肉,但當時身體沒有任何不適癥狀,所以他沒有當回事,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復查過。就這樣放任不管十多年,5mm的息肉整整長大了10倍,成為50毫米的病變。

對此醫生覺得十分惋惜,如果在發現息肉后吳先生可以定期復查,也許就不會發展成癌癥,但如今說什麼都晚了。

一、腸息肉100%會變成腸癌嗎?

腸息肉指腸粘膜受到刺激后出現的異常增生,是腸道內的異常贅生物。 臨床上將息肉分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三種。那是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發展成腸癌呢?

重慶圣佑肛腸醫院胃腸科主任醫師黃顯凱醫生表示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演變成癌。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一般為良性,發生惡變的可能性極低。而 腺瘤性息肉發生惡變的風險相對較高,包括有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等,其中絨毛性腺瘤息肉的惡變風險最高,10年內的惡變風險可達到40%。

二、4種異常,或是腸息肉來臨信號

早期息肉還很小的時候一般是沒什麼癥狀的,當息肉持續長大或者已經開始惡變的時候會出現以下4種癥狀,建議及時去醫院檢查,排除病變可能。

1、便血

腸道內出現異常病灶后很容易引起便血癥狀出現, 一般為間斷性的少量出血,血液會附著在糞便上。發展到后期時,可能會有大出血的癥狀表現。

2、大便習慣改變

腸息肉存在于結腸遠端且體積較大的話,很容易會誘發便秘癥狀。也有部分患者 會有腹瀉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的癥狀。

3、腹痛

部分患者會有彌漫性腹痛癥狀出現,在排便時、便后癥狀會加重。

4 、帶蒂息肉脫出肛門

一些患者體內的病灶位置較低,日常在排便時會有病灶脫出肛門外的癥狀,但該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痔瘡。

二、不同部位的息肉該如何應對?

其實不僅僅只有腸道會長息肉,身體其他部位比如胃,膽囊,子宮,聲帶等等都會長息肉,那這些部位長了息肉會癌變嗎?要不要切除?

腸息肉

當發現腸道內存在息肉時,一般是建議在結腸鏡下直接切除。尤其是一些 直徑>2cm、貼著腸病生長、多發的息肉,惡變風險較大,更需要盡早進行切除。

胃息肉

發現胃息肉后, 是否進行切除需要根據息肉大小、性質以及數量等決定。一些單發性的小息肉,通常是建議在胃鏡下直接切除進行活檢。而對于一些多發性息肉,則建議切除最大的息肉,并對其他小息肉取組織活檢。如若活檢結果為腺瘤性息肉的話,則建議完全切除,其他良性息肉,則可以定期隨訪。

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如果直徑<1cm,一般無需進行切除,每半年隨訪一次即可。但 如果單個息肉>1cm、短期內快速發展、合并慢性膽囊炎,符合其中任意一條都需要盡早對息肉進行切除。

子宮息肉

罹患慢性宮頸炎的患者很容易出現宮頸息肉,如果息肉體積較小的話,一般是建議定期隨訪。 但對于直徑>1cm,或短期內快速發展的息肉,則要及時進行手術。

四、4招降低腸息肉癌變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1/3以上的癌癥可預防,腸癌就是其中之一。在預防腸癌上,除了遺傳因素無法改變外,在生活方式上是完全可以做到改變的。日常生活注意這4點,可以大大降低息肉癌變風險

1、45歲后建議做一次腸鏡

大量研究表明,約80%以上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10年,如果能在早期及時發現息肉并及時切除,就能有效阻斷其演變成腸癌。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楊輝教授表示,發現結腸息肉和結腸癌最有效的一個檢查就是做結腸鏡檢查。建議45歲的人,無論有沒有癥狀都應該做一次腸鏡檢查,而如果是高危人群則應該40歲后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符合以下任何一項即為腸癌高危人群:

大便潛血陽性 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有腸道息肉史 本人有癌癥史 符合以下任意兩項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等。

2、規律排便

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對于腸道健康很有好處,建議早晨起或早餐后去廁所排便,上廁所時不要帶手機,每次排便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

3、適當運動

運動可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有害物質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還可以預防便秘。建議每周至少進行3~5次的運動,每次運動時間不少于30分鐘。

4、調整飲食

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物等,少吃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

當發現體內存在息肉后也不用過分擔心,遵醫囑進行進一步處理就行,切不可認為身體沒有不適癥狀就無需隨訪檢查或是進行切除,否則很可能會將小病拖成大病。

心臟決定壽命!建議中老年:別太省錢,多吃這4樣,越吃心臟越強
2023/11/15
這4道菜寄生蟲含量最多,醫生從來都不吃,嘴再饞也要忍住別吃!
2023/11/15
通便食物排行榜公布!藏在身邊的天然「通便果」不是香蕉而是「它」
2023/11/15
什麼時間量血壓最準?醫生提醒:有3個最佳時間,很多人都白測了
2023/11/15
人老了,不在于運動,不在于喝水,過了60歲,請牢記4項長壽準則
2023/11/15
吳孟達肝癌離去!醫生提醒:此癥多是「拖出來的」若身體2處「發癢」要及時檢查肝!
2023/11/15
小腿突然抽筋! 千萬別以為只是「缺鈣」 是身體給你的警示!
2023/11/15
107歲沒三高!全靠一碗兩塊錢的「它」 一吃通便「二吃護眼」三吃降壓
2023/11/14
11點後睡的人,白開水裡一定要加一點它!讓肝越來越好!
2023/11/13
退休醫生再三警告: 中風前3天, 睡覺會出現這個警告 ! 早1天發現都能救命,可惜很多人都錯過了
2023/11/13